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台灣的航太一姐--紀一珍

走了了30年,台灣航太業只有一位女性打入了國際航太供應鏈,成為第一階供應商。紀一珍說:「女性在細心、嚴謹、負責、執行力都優於男生,所以我用了很多女生,是用最多女生的航太業。」長亨其實是一家瀕臨倒閉的模具小公司,而紀一珍對航太業一竅不通。
紀一珍的成功在於:
1.膽識過人:沒有航太背景、技術,甚至連客戶在哪裡也不知道,只相信政府說航太是新興產業,很有前景,就在未知中跨出第一步。
2.勇往直前:聽說台灣要做航太就是要找漢翔,就一股腦開車到漢翔,到了會客室卻連要找誰也不知道。後來才摸清楚,做漢翔生意,要看軍方報紙的招標公告去投標。 即便對航太一無所知,就勇敢往前走。
3.全心投入:長亨做漢翔生意做了8年,賺到了營業額卻沒賺到錢,原始股東不願意再掏錢出來支持公司,這是一般人碰到阻礙、失敗的正常反應:放棄另尋他法。但紀一珍賣了自己的房子,還借錢買下長亨再往前走,成了最大股東、董事長。
4. 志向遠大,航向國外:跳過老大漢翔,拿到國外訂單 紀一珍看著天空,飛機是波音、空中巴士,引擎是GE、勞斯萊斯的,沒有一個是漢翔的,那為何非要透過漢翔才能做到這些客戶的生意? 紀一珍毫無畏懼地跑去跟法國航太龍頭史奈克馬說,長亨想自己建製程,希望史奈克馬給她訂單。
5.善用說服技巧:紀一珍告訴史奈克馬說,「你給我18個月,如果能做出來,你再給我訂單,我做不出來,你一點損失也沒有。」 她說服了史奈克馬給長亨嘗試的機會。
6.用心思考,尋求生路:紀一珍飛奔台中精機,買了第一部四軸工具機。當全世界都用一台6000萬的五軸工具機生產引擎葉片,她想要勝出,就必須用較低的成本,又能生產出相同品質的產品,而且通過國際大廠認證。結果她做到了。
7.重視人才,分紅員工:為了延攬、留住技術人才,紀一珍很肯給,一開始長亨股票不值錢,所以給現金分紅,14年來,紀一珍自己不支薪,從不賺錢到分紅給員工已超過6000萬。有很多員工是千萬身價了。
8.打死不退:紀一珍說,「我一天睡不到2小時,白天管研發、生產,晚上寫計劃書,有一次胃潰瘍發作,拿著枕頭墊著胃繼續寫。」 碰到研發瓶頸,她雖然不懂,但就陪在技術人員旁邊,他做多久、紀一珍就等多久。有一次對方嫌紀一珍在旁邊看壓力太大,她假裝下班離開,沒想到對方通知成功了,紀一珍30秒就衝進辦公室,原來,她一直坐在車子裡面等。
9.從小磨練堅強個性: 這強硬不畏苦的個性來自出身背景,紀一珍的雙親在她很小時就離異,小時候幾乎沒看過父親,長大後再見到面,已經是父親生了病才來找她,紀一珍擔起照顧責任、直到父親離世。而她的母親重男輕女,不讓紀一珍念大學,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念二專,「最多的時候兼了8份工作,月入20多萬,最困難的時候一個饅頭吃兩餐,」。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獲諾貝爾獎的鄉村銀行造福許多孟加拉窮人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納斯在將近三十年前創設鄉村銀行,為貧窮民眾提供小筆金額的貸款,如今「微型貸款」因為幫助了五百多萬孟加拉人民而受到讚譽。 
根據孟加拉東南部吉大港大學農村經濟學教授尤納斯的一項實驗計劃,鄉村銀行於一九七六年成立。 推動這個計劃是為了証明貸款給窮人並不是一項「不可能的生意」。 受惠者之一魯夏娜拉說:「我們用第一筆貸款買了二十隻雞鴨,如果不是這樣,我們現在只有乞討為生。」 魯夏娜拉原本從事手工,父親死後,她和母親一文不名,由於水患,他們的家也被沖走。 她說:「母親和我原本靠挖地一天賺三十塔卡(五十美分),日子非常苦,四處漂泊。但現在我們有地,有一個家,我們一個月至少可以賺六千塔卡(一百美元)。」 魯夏娜拉是這個銀行的許多成功故事之一。這家銀行提供小額貸款給沒有土地的農民,使他們不會受到放高利貸者的剝削。 借貸者利用貸款購買工具和設備,避免被中間人介入,經由自給而改善生活。 鄉村銀行的模式雖然有四十多個國家仿效,但一些專家抨擊說,鄉村銀行未能幫助最有需要的人,因為它雖然貸款給窮人,卻把赤貧者排除在外。 也有人說,微型貸款無法解決貧窮的根源,只能讓人們在過份飽和的市場作作小生意。 但是魯夏娜拉這些人卻不這麼想。在賣出雞鴨獲利後,她又貸了一筆錢,買了小塊地種稻米。 她借到第三筆貸款,買了一台馬達,在乾季當作牽引機的動力,雨季用來行船。 她說:「後來我們又買了一台馬達,出租給別人。」 微型貸款主要是以女性為目標,因為鄉村銀行後來發現,女性才是精明的企業家。 銀行的貸款要在一年後歸還,年利率百分之十六。

窮得只剩下志氣 26歲許峰源翻身

 「老天給你一條爛命,你就要設法翻轉過來。」二十六歲、出身貧窮的許峰源以五洲製藥董事長吳先旺這句話當座右銘。正當其他同年齡的人事業才剛起步、甚至失業時,許峰源已翻轉宿命,現在是高收入族群。

許峰源同時有四種身分,他是一家有七個員工的保險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公職補習班民事訴訟法老師、升大學補習班「公民與社會」老師及交通大學科技法律所研究生。

去年九月前,許峰源一家還住在三重豆干厝(風化區)一戶權狀僅四.一七坪、頂樓加蓋違建的小公寓裡。但因他這幾年「瘋狂賺錢」,最近在三重買一戶六十多坪房子,具體改善全家生活。

許峰源小時候,一家八口人靠爸爸每天踩三輪車賣臭豆腐的收入過活,他讀小學時沒錢買書,放學後就跑到書店看免費的名人傳記。他得到一個結論,「所有成功者都很努力」。

許峰源從台北縣立三重中學國中部畢業時,因家裡沒錢,選擇直升高中部,立即領六萬元獎學金,每學期還有一萬元助學金。高中三年非常努力,後來考上台大法律系,是三重中學到目前唯一的紀錄。

大三時,許峰源的爸爸得到口腔癌,為讓爸爸了卻心願,他拚命讀書,每天只睡四小時。「爸爸要看到我通過律師考試,但以他的病情,我只有一次考試機會。」許峰源大學畢業那年就通過律師資格考試,當他受完訓、領到律師證書那晚,爸爸說「人生沒有遺憾」,就過世了。

許峰源表示,他從不因為出身貧窮就覺得矮人一截,「貧窮是我的加分條件、一輩子的資產」。因為貧窮,他平時更努力準備好自己,然後抓緊每個可能機會。

金融海嘯來襲,許多年輕人感嘆這個時代對他們不好、不給他們機會。但二十六歲的許峰源說,混亂局勢是年輕人出頭絕佳時機。因為,承平時代,企業總是論資排輩,年輕人必須慢慢熬。但金融海嘯來襲,所有遊戲規則都被打破,企業為節省成本,會大膽晉用薪資低、但有能力的人,這就是年輕人的好機會。

陳樹菊--富比士慈善榜 賣菜嬤列台四大善人

 

有些美好的價值就不是人用算計或打算來的
你施捨的時候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要叫你施捨的時候行在暗中(馬太福音6:3)

http://blog.roodo.com/foreverfish/archives/11891837.html
亞洲富比士雜誌慈善英雄榜 - 陳樹菊

富比士慈善榜 賣菜嬤列台四大善人
亞洲富比雜誌今年第三屆選出亞太地區48位傑出的善心人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0歲的台灣台東婦人,陳樹菊。陳樹菊年輕時為了養家,不得不輟學,13歲就開始賣菜,錢賺的不多,但他省吃儉用存錢做善事。不但捐百萬資助兒童,還捐了450萬給母校蓋圖書館。今年她更計畫捐出1千萬,幫窮人付學費和健保費,知道獲得殊榮時,為人低調的陳樹菊,難得露出笑容,說「這不算什麼」。

菜販陳樹菊(2010.3.5):「我不知道有沒有得獎,不要亂講啦,什麼得獎,得什麼獎,這個又不是在參加比賽。」
得知自己入圍善心榜喜訊,雖然急忙否認,但向來沒什麼表情的陳樹菊,難得露出笑容。陳樹菊(2010.3.5):「這20,這20,這樣40。」

平價的蔬菜,一把一把賣,同樣的動作,今年60歲的陳樹菊,47年來,始終如一,只是這麼努力賺錢,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拿來做善事,也因此入圍亞洲富比士雜誌的慈善英雄榜,和3名億萬富豪並列台灣4大慈善家。

包括去年莫拉克颱風後,捐出1億元的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2009年,捐1億元給母校政大的,美國泛太平洋集團總裁,潘思源,以及31年來,陸續捐款 2.4億的陽光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林宏裕,其中在台東以賣菜維生的陳樹菊,5年前捐助450萬給母校興建圖書館,到目前為止已經陸續捐了快1千萬幫助貧窮兒童,還預計籌措1千萬成立基金會成為最基層人士奉獻典範。

陳樹菊(2010.3.5):「我這算什麼,這個路邊攤呢,喔,你們大家喔…。」

說自己不算什麼大人物,錢也沒有捐得比別人多,只是過去曾經被救助過,陳樹菊身體力行做善事,希望能盡一點微薄之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菜販捐圖書館 續攢千萬助貧
醬油拌飯,要不然一整個星期就只一瓶豆腐乳佐餐;最奢侈也不過買個便當,中餐吃一半,晚餐再吃一半。台東賣菜阿菊苦著自己,拚命存錢興學濟貧,本報四年前報導她不可思議的善行,最近追蹤,發現她的生活更加清貧,因為她助人的目標更大了。

省吃儉用 醬油拌飯打發一餐

九十四年五月間,台東市仁愛國小圖書館落成,本報頭版獨家報導「失學菜販,捐四百五十萬蓋圖書館」,主角陳樹菊賣菜興學的故事傳誦全國,還被當年公務員普考引為作文題目。

陳樹菊說,捐圖書館是她畢生夢想,四年前傾力實現後,更大的目標是存一千萬元成立基金會,要讓窮人有飯吃、有錢看醫生。目前已透過仁愛國小李姓老師打理成立基金會的細節。

今年,陳樹菊五十九歲了,仍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十三歲那年仁愛國小畢業,因家貧放棄升學,開始了一輩子的賣菜生活。「賺小錢捐大錢」的她,一天只睡三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忙著批菜賣菜,五十元三把菜,她賺不到十元,省吃儉用就是想盡辦法存錢。這幾年,她不只讓母校仁愛國小蓋圖書館、設獎學金,還各捐一百萬元給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佛教團體,增建院舍及興學。

信守承諾 被倒會借錢捐百萬

捐給阿尼色弗的一百萬元,是三年前口頭答應院長的。陳樹菊那時預知有一百萬元的會款到期,沒想到竟被倒會,院方請她不要捐了,她卻信守承諾,硬是借了一百萬元送到兒童之家。這筆債,陳樹菊最近才還完。

她因幼時火傷,右手手指瞬間緊縮,神經受損,五指呈蜷曲狀;雙足也因長期站立,壓迫腳掌成五角形,深受腳疾之苦。三個月前還因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到台北就醫,醫生要她住院一個月,她一星期後就溜回台東,生怕延誤存錢進度。

過午了,多已收攤的市場一片漆黑,只有陳樹菊的菜攤還微亮。她坐著打瞌睡,醒來誤以為記者是一位熟識的老師,才打開話匣子說往事、話人生。直到發現記者身分,忍不住說說那年爆紅惹來的閒言閒語,很多人都懷疑她怎麼有那麼多錢?又怎麼捨得捐那麼多錢?

自幼貧苦 錢要存給需要的人

她說,小時家裡窮,她常到別人家借錢,借到人人怕,前門看到她,就從後門溜走,幼小心靈很受傷;更可怕的是,那個年代沒錢就看不起醫生,國小畢業才一個月媽媽就病死,後來父親、兩個弟弟也先後因病因車禍而死,窮,竟然讓她接連失去至親,心痛至極。

她賣菜挑起養家責任,讓哥哥讀完大學,弟妹也至少高中畢業,現在,他們都成家立業、當祖父了,她還是一個人繼續賣菜,令她欣慰的是,兄、弟、妹及他們的孩子都很上進,品性也很好,常會來看她,這樣的親情已經讓她的人生很富裕了。

十多年來,她在阿尼色弗兒童之家認養三名院童,年捐三萬六千元,為了湊這筆錢,她在家準備了三個不同顏色的塑膠袋,有零錢就往袋裡丟,一年就可以存到足夠數目。此外,她也跟會、買保險、定存,過了一定時間就會有一筆大數目,因為自己用不著,就捐出去啦。

賣菜阿菊淡淡地說:「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